成都市区东北方向大约40公里处有个古镇叫城厢,这是一个低调但有料的古镇。
图片
摄影 | 多肉葡萄加芝士
城厢有历史,有文化,有名人,有美食,有创新……实在应该被更多古镇爱好者知晓。
古镇始建于汉代,北周时属金堂县辖地;宋嘉祐二年(1057年)因避水灾迁为金堂县治,此后延续元、明、清三朝近900年县治历史,1981年划归青白江区;历经数百年风霜雨雪,城厢至今仍然保留着完整的宋代龟背形制格局。
图片
摄影 | 多肉葡萄加芝士
1600年建制史及1400余年县治史中,这里沉淀出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文气息浓厚。
明代的觉皇殿、清代的绣川书院、民国的川西老建筑……透过这些历史遗迹,我们仍旧可以窥见千百年前的繁华和故事。
图片
摄影 | 苹果山楂陈皮水
逛城厢古镇之前,建议先去城厢会客馆溜达一圈,这里是展示古镇的一个窗口,有关于古镇的历史、文化,还有城厢许久之前的老物件。浓缩在城厢会客馆中的影像资料、实物会帮你理解即将看到的一切。
图片
摄影 | 蘭
城厢古镇的历史建筑和景点主要集中在大东街和西街两条街上。参观完城厢会客馆,步行一二百米即可到达彭大将军专祠,城厢正是彭家珍的家乡。
民国成立前,为清扫革命阻碍,彭家珍携弹暗杀革命阻力良弼,事成之后自己却不幸牺牲。
图片
摄影 | 蘭
此事十多天后,满清政府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迫于多方压力宣布退位,封建帝制落幕,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称赞彭家珍:“诛除大憝以收统一速效之功”,亲自题词“我老彭收功弹丸”,追赠其为陆军大将军。
图片
摄影 | 只管省钱
彭家珍大将军专祠坐北朝南,为传统的四合院布局,走入其中我们可以了解彭将军的拳拳报国之心和百年前风云激荡的故事。
图片
摄影 | 多肉葡萄加芝士
专祠外便是家珍公园,夏日里碧绿的荷叶几乎铺满水面,粉红的荷花亭亭玉立,低空不时掠过几只蜻蜓。
图片
摄影 | 蘭
公园挨着一座不久前翻新过的寺庙——寿佛寺。这座寺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原名为寿福宫,曾被毁。
图片
摄影 | 蘭
后来在三楚宫基础上重建寿福宫。寿佛寺以清代寺观塔幢建筑风格为范本,先后修建了山门、菩提塔、天王殿、大雄宝殿、寿佛殿等殿塔楼亭。其中,山门楹联“慈慰万物同登高寿,善安百姓共享厚福”,为成长于城厢的诗人流沙河题写。
图片
摄影 | 蘭
城厢镇文庙始建于宋嘉祐二年。文庙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数次倾毁,数次再起。现存大成殿、后殿、崇圣祠、前厅和厢房。最近文庙在整修,暂时没有对外开放。
图片
摄影 | 蘭
附近的武庙倒是开着,庙内供奉的正是家喻户晓的关羽。武庙前两只威严的石狮子活灵活现,遒劲有力的“武庙”二字风骨十足。
图片
摄影 | 蘭
武庙现存殿堂三间,正殿中央是关羽塑像,左右有关平和周仓护持,凛然正气仿佛扑面而来。
武庙附近二百米便是绣川书院,书院始建于宋代,原名“金堂书院”。
图片
摄影 | 多肉葡萄加芝士
不过现在留存下来的书院也是后来翻新修缮过的,所以是清代的建筑风格。书院清幽古朴,绿植遍布,寓意高洁的松柏随处可见。
书院正堂的桌椅都是清代的老物件,繁复的雕花在时光的沉淀下依旧熠熠生辉,让人的思绪飘到过往。
图片
摄影 | 柒柒
游览路线也很简单,一直往里走就是了。一进又一进院子洋溢着清新的书卷气,墙上画像中,一众清代学子正在学习探讨。
讲堂、藏书阁、文仓等保存完好,并且还有一些关于科举考试、书院发展的介绍。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著名诗人流沙河都曾在此读过书。
图片
摄影 | 55红梅
西街是城厢古镇中古韵最浓之处,大多数老宅都位于这里,不过有些民居实在年久失修,有安全风险,所以这两年西街也在进行着缓慢的修缮。
西街上的陈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现存门厅、前厅、后厅,天井;门厅面阔一间。
图片
摄影 | 多肉葡萄加芝士
陈氏宗祠采取的是南方古建筑常用的穿斗式构架,这种广泛应用于民居的建筑结构,用料小、整体性强,是城厢古镇唯一保存完好的家族祠堂,为湖广客家陈氏先祖入川所建,已有近300年历史。
图片
摄影 | 柒柒
现在的陈氏祠堂成了饭馆,里面的老版川菜风评不错,若去了可以尝尝。
同位于西街的三清观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原名“灵官庙”。后改名为“三清观”。
图片
摄影 | 55红梅
三清观的前殿供奉灵官菩萨,左右还有吕洞宾、邱祖、财神、药王4尊神像。
后殿正中供奉慈航道人,左祀地母,右祀王母,慈航道人对面为斗母,共4尊菩萨。三清观至今香火依旧旺盛。
图片
摄影 | ��樱桃红了��
这就是低调但富有内涵的城厢古镇,如今这里还在进行着修缮改造,希望改造后的城厢能同时包容新与旧,传承好千年来的荣光。
交通
自驾导航:城厢古镇/城厢会客厅
公交:乘坐地铁3号线至成都医学院站下车,从B口出站,换乘603路公交车,直达“城厢客运站”